编者按:新世纪之始,中国将要迈进世界贸易组织(WTO)。近几年,发达国家一直在努力使社会条款纳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之中,在“关注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的旗号下,反复提出“劳工标准”问题,即把本国安全生产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实际上这是“涂上绿色”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原因,安全生产状况一直较差,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很大差距,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公认国际劳工标准”的要求,在加入WTO后,必然要面临劳工标准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安全生产工作将对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应提高对这一问题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一、问题由来: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劳工标准与安全生产 1.从严格意义上,职业安全卫生和国际贸易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一般认为:职业安全卫生属境内的社会发展工作,而国际贸易则主要是境外的经济贸易交流问题,似乎互不相干。冷战结束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关心的话题,经济与贸易开始成为国际活动的头等大事和重要的战略武器,甚至环境保护、人权、劳工状况也被涂上浓重的政治色彩和商业色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在国际上已出现安全卫生标准协调一体化的倾向。美、欧等工业化国家提出:由于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大的参与,各国职业安全卫生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些国家认为,这种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改善劳动条件方面投入不够,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所造成的“不公平”是不能接受的,并已经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为。北美和欧洲都已在自由贸易区协议中做出规定,只有采用同一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与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以期共同对抗以降低劳动保护投入(低标准)作为贸易竞争手段的地区和国家,共同对那些职业安全卫生条件较差而又不采取措施改进的国家与地区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制裁和谴责。实际上,这是在冷战结束后出现的21世纪国际经济战略的新特征,是强权政治在经济贸易领域里的延续和扩张。经济霸权国家正企图借维护人权、保护劳工健康为名,行为保护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之实。 在9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首先在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中采用同一安全卫生标准,并逐渐把这种作法扩展到与其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供应商等经济伙伴。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投资公司、贸易公司或开发商开始把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列入经济贸易条文中,甚至作为先决条件。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对外经济贸易交往较多的企业已开始频繁的遇到这些问题了。